首页 >新闻快递 > 今日要闻
基层党组织建设,助力生态文明建设——
“远安绿”为何这样红
发布日期:2018-06-18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 字号:[小] [中] [大]

  

  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馨 通讯员 甘玲珑 郭莎莎

   远安,绿意葱茏,格外美丽。

   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、全国绿色小康县、全省绿化达标第一县……一系列以生态为名的荣誉称号印证着它的青山绿水。

   这绿色中,活跃着“红色”的因子。

  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远安探索出一条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之路。

   古树有了守护者,群众有了贴心人

   ——党组织建在青山绿水间

   5月10日午休时分,远安县茅坪场镇九龙村翟家岭风景区慢慢静了下来,72岁的老党员翟世保热情邀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参观他家的“宝贝”。“宝贝”在后山,是一株参天黄连木,已400岁“高龄”。粗壮的树干3个成年人都抱不过来,上面留有前不久雷击造成的伤疤。

   树旁的木牌上有句话很特别:“党员心语:它比我老,请像爱护老人一样爱护它!”

   离黄连木不远,是一株冬青,树干上的挂牌显示:“编号22;树龄150年;党员守护人何兆秀”。

   再远处,一株刺楸,挂牌上是:“党员守护人万方玉”……“黄连木、刺楸、冬青,像这样的宝贝,岭上存活的还有56棵。”翟世保打开话匣子。

   翟家岭是一个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。翟氏家族为保此方水土,违规砍伐树木尤其是古树群接受公审的族规也一直延续。“保护古树,以前靠家规,现在靠支部。”翟世保说。

   2016年,在县委指导下,茅坪场镇3名镇党委班子成员和九龙村党支部53名党员成立旅游产业党支部,一名党员认领一棵古树,统一结对、编号、挂牌,现场举行主题党日,商定“下雨天必看、问题树必治、病死树不砍”的古树保护管理制度。

 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翟家岭的56棵古树,与当地18处石板四合院,成为生态旅游的独特风景。“人与树结对,党员与群众结对。”茅坪场镇党委书记王燕说。

   在党员的示范和帮助下,翟家岭18户村民依树傍屋开起农家乐、建起乡村民宿、搞起特色采摘。去年,仅游客吃住两项,翟家岭风景区营业收入就达80多万元。

   茶园管理有能手,产业发展有活力

   ——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

   “组织村民为茶园浇水,指导二组张祥平学习炒茶……”远安县旧县镇杜家村普通党员张发金的工作本上,写得密密麻麻。

   10年前,张发金从煤矿会计工作岗位回归农村,通过发展高山蔬菜、肉牛养殖等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。去年3月,杜家村在镇里支持下,发展起茶叶产业,新建茶园407亩。村民一致推荐张发金担起茶园管理的担子。

   从茶苗选择到土地流转,再到茶园维护,一年多来,张发金从“门外汉”成为种茶、采茶、炒茶的“指导员”。“群众信赖我,我当然要好好干。”他说。

   目前,杜家村茶园已带动40户93名村民增收致富。

   张发金只是旧县镇茶产业党支部65名党员中的一人。

   近两年,旧县镇以“生态茶乡”为目标,探索建立茶产业党支部,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,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,把产业党支部打造成推动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。

   2017年,茶产业党支部党员与全镇278户贫困户结对帮扶,贫困户入园务工近千人次,人均增收突破2000元。

   和旧县镇一样,远安县7个乡镇共成立产业党支部26个,包括柑橘、茶叶、食用菌、大米、民间文艺、电商、旅游等7类,涵盖党员710多名。产业党支部党员日常管理在村级党组织,适时由产业党支部召集开展活动、学习交流、共谋发展,共辐射带动贫困户2000余户,实现贫困户平均增收1100元/年。

   支部领着干,党员带头干,群众跟着干

   ——党组织建在群众心里

   饮一口玉米酒,摘一篓青菜,尝一餐柴火饭,住一晚乡村风情的农家小屋……

   漫步嫘祖镇金桥村,乡村美景与劳作中的村民,美如画卷。

   金桥村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董玉军介绍,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646户1826人,党员56人。过去,因位置偏远等原因,“发展无产业、说话无人听、办事无人跟。”

   2014年,董玉军参加县委组织的浙江考察团,所到之处碧水蓝天、民富殷实让他深受触动。为什么山清水秀的金桥还在温饱线上挣扎?“把群众装在心里,从群众需要干起。”回村后,董玉军组织党员开展大走访、大讨论,召开屋场会,广泛收集民情民意,最终确立“立足山水做文章,打造生态新金桥”的发展思路。

   村里组织专班对全村古树、怪石等自然资源进行普查,对普查出的23处自然景观按照“古朴、生态、节约”的理念进行建设——废石建墙、沙树做廊、藤蔓做栏、茅草做亭,打造原生态景点景区。

   山里搞旅游,真的行吗?有群众心里直打鼓。“农村要发展,必须要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。”董玉军又组织全村党员开展生态保护志愿活动,要求党员带头签订“生态公民承诺书”,带头参加景点建设。50多岁的党员刘成忠更是在支部引导下,建成全村第一家农家乐,带动4名贫困村民就业。

   这下,村民心结打开了,纷纷效仿,投入到建设中。

   村民环保意识也逐步提升,自发成立秸秆禁烧、环境卫生、动物保护、森林资源、绿色防控等志愿小分队,确保全村旅游开发不砍一棵树、不挖一处沙、不添一处污。

   如今的金桥村,路宽了,环境美了,老百姓的腰包鼓了,已发展10余家农家乐和乡村客栈,解决30余户贫困户就业,全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,旅游收入过百万元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旅游扶贫示范村”“全国生态文化村”。

   董玉军感叹:“只有真心为了群众,群众才会围着组织转,跟着党员干。”

   像金桥村一样,花林寺镇龙凤村、洋坪镇陈家湾村等,也都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带领村民吃上生态饭,走上致富路。

   生态之绿,党旗之红,成就了远安之美。

分享至:
责任编辑:黄魁
关于本站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 | 站点地图
远安县人民政府主办 版权所有 |网站标识码:4205250027
中国宜昌网站群运维服务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
鄂ICP备10208537号-2 建议使用IE6.0以上浏览器 1024*768分辨率浏览本站
地址:湖北省远安县鸣凤镇解放路25号 邮编:4442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717-3820161

鄂公网安备 42052502000013号